今年以來,面對嚴峻的煤炭市場,陽泉五礦不斷深化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上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算巧賬、算細賬,通過小型工程外委轉自營,大型材料修復再利用,切實提升企業管理效能,賦能價值創造。
小型工程外委轉自營
在實施雨季“三防”工程中,陽泉五礦以內部招標為抓手,將零星工程、技術難度適中的工程納入自營管理體系——“自己的事,自己辦”成為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
“我們專門制定下發了《五礦零星工程實行內部招標的管理規定》,從工程申報、費用測算到招標評審、驗收結算形成閉環管理。”五礦工程管理部科員鄭凱說,“以往也開展了工程項目自營的工作,但項目過程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現在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工程自營項目管理中的組織機構、責任分工、工程前期準備、內部招標管理、工程施工管理、竣工驗收等環節,使企業內部自營工程管理更科學、更嚴謹。”
排水道清淤工程,通過礦內網發布招標公告,面向全礦各成建制單位招標,最終通風工區競得此項工程。
通風工區接到任務后,立即跟進工程,制定“分段清挖、集中外運”的工作方案,從下屬隊組中抽調8名職工,開展此項工作任務。
“雖然是企業內部招投標工程,但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在工程質量上不打一絲折扣。”通風工區黨總支書記王鋼說,“我們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措施施工,人工拆除水泥蓋板、清挖淤泥、恢復下水道篦子,每道工序都精準測算工時與材料消耗,確保下水道暢通的同時,又最大限度把控成本。”
完成此項工程雖然占用的是大家的下班時間,但由于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施工人員干勁十足。
“在開展零星工程時,優先調用礦內人力、物力和技術資源,優先安排有相關技能經驗的內部員工參與工程建設。”五礦工程管理部部長張存國說,“近期還有五礦三配至班中餐、營養餐廳電源改造工程、五礦地面工業廣場網絡覆蓋工程等都要進行內部招標,就是要讓職工們利用業余時間完成工作任務,降低工程造價,提升職工的收入”。
大型材料修復再利用
每天下午,陽泉五礦經營管理部材管組組長劉國青都要認真盤點庫存情況,確保庫存物資數量、發放數量心中有數。
“我們通過內部挖潛進行降本增效,將采煤隊拆除回收的輸送帶進行改制修復,供掘開系統使用,修復后的輸送帶可達到7級皮帶使用標準,比新品五級皮帶更耐磨,使用周期由6個月增加到9個月,目前,數量已達3600米,效果很不錯。”劉國青向記者介紹他們在實施降本增效過程中呈現出的其中一個亮點。
在日常工作中,圍繞抓好大型材料的管理,經營管理部材管組按照“分片管理、嚴抓現場”的原則,對大型材料領取、運輸、使用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管控。回收上井的材料要進行分揀、修理,做到能修盡修;充分發揮井下材料庫房的周轉作用,工作面回收的鐵道、鋼管在井下庫房分揀,簡化了運輸環節,提升了大型材料的復用率。
下一步,陽泉五礦將繼續錨定目標、自我加壓,以“全面預算、績效考核、薪酬一體化融合”為統領,建立完善各層級KPI和GS指標體系,充分運用業財一體化云表數據管理平臺,深入推進業財融合,抓實全面預算管理,嚴控成本費用,切實提升礦井的經營質效。
(文/圖 牛書紅 李斌斌 陳曉陽)
責任編輯: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