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管理創新現場會暨瓦斯治理工作推進會側記
春和景明,天朗氣清。
4月27日,王莊煤礦文體中心,“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管理創新現場會暨瓦斯治理工作推進會舉行。
這場兼顧“管理創新”和瓦斯治理工作的“雙主題”會議,既是對基層改革經驗的“解剖”,也是對打通體系化系統化落實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最后一公里”的再深化。
現場掃描:“算”出改革發展機遇
7點50分許,近200名來自集團各單位的與會者陸續抵達會場。
王莊煤礦邊角煤采掘隊隊長吳宇手指快速地翻動著即將要播放的PPT。這位80后隊長一會兒將代表邊角煤采掘隊上臺作經驗介紹。
邊角煤采掘隊是王莊煤礦最先推行“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的隊組,源于解決“班組職工出勤不均勻”這個小問題,但在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由這個“小切口”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員工主動執行,班組敢闖敢試,礦科室幫助協調,集團總部、事業部相關部門專業指導……最終,多維受益的結果生動詮釋了“價值成就你我”的核心內涵。
如何將這場源于實踐,破解隊組管理難題的“星星之火”化作集團全員深耕價值創造的燎原之勢?
“本次會議重在把經驗講清、把做法講透,力求簡潔務實、干貨滿滿、‘短、新、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清對此次會議作出的要求既提供了答案,也明晰了方向。
如果說隊組管理是一場解決生產關系變革的創新實踐,那么瓦斯治理則解決的是“超前風險防控”的問題。
近年來,能源事業部通風部構建的“1320”礦井瓦斯立體治理一體化管控模式,通過“分級、分類、分區管控,井上井下結合和以巖保煤”的瓦斯治理模式,為企業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接下來,我們要將‘五種思維’應用到潞安瓦斯災害治理中?!蹦茉词聵I部通風部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講述“全國煤礦瓦斯治理現場推進會所獲所感”時說。
能源事業部通風部以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為統領,將“五種思維”的精髓要義創造性落實到瓦斯治理的實際工作中,通過構建完善的治理體系,讓瓦斯治理工程在科學的體系下百治百效。
思維碰撞:“擦”出管理變革“火花”
在分組討論環節,大家圍繞“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和瓦斯治理工作交流體會,分享心得,碰撞出新的火花,可謂是收獲滿滿。
今年37歲的張龍是古城煤礦綜采二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在談到對“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的認識時,他說:“參加本次管理創新現場會讓我受益匪淺,接下來,我們將把原來崗位包保管理方式進行完善,持續完善隊組管理制度,把大班管理方式逐步向隊組小工種延伸。”
“王莊煤礦‘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的改革實踐,直擊傳統煤礦管理的痛點,與我隊面臨的出勤率低、工效不足、安全隱患多等問題高度契合。”五陽煤礦綜采隊隊長李志成說。
“我想向吳宇隊長了解一個問題,你們隊組在推行‘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時,是怎樣協調各工種之間的默契度的?”漳村煤礦綜采隊隊長張安同吳宇交流。
“新元公司是集團所屬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之一,下一步我們要在采取保護層開采、地面井預抽、以巖保煤穿層預抽、定向鉆孔超前預抽以及煤巷掘進面造穴增透等措施上下大功夫,保證瓦斯抽采達標,為礦井的安全高效生產保駕護航?!毙略靖笨偨浝矸娬f。
同頻共振:“鏈”出價值創造生態
“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不干”。
潞安化工集團自成立以來,孕育了“價值成就你我”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凝聚了“同乘一條船”的強烈共識。
“接下來,我們將搭建創新創效平臺,鼓勵職工主動探索、大膽實踐,以技術革新與管理創新提升生產效率,用實績說話,以結果論英雄,讓價值創造成為企業與員工的雙贏,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伊田動能。”伊田煤業公司黨支部紀檢委員、生產副總經理馬雪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在會場外采訪到了王莊煤礦綜采一隊的職工吳豪,在談到“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時,他說:“在新制度下工作的幾個月中,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出勤更合理了,我們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增加,還有就是我們有了更多的工作主動權,增加工人交流的同時,也使得隊組管理困難減輕了。”
“‘班組大班制 崗位大包制’通過釋放崗位自治權,激活組織末梢,借助價值契約鏈打通管理梗阻,極大激發了每一位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全員參與、全員創效的濃厚氛圍?!蓖跚f煤礦相關負責人介紹。
五陽煤礦綜采隊隊長李志成對此也有著自己的認識:“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以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為指引,引導職工樹立‘多勞多得’意識,同時關注職工輪休需求,平衡生產效率與職工幸福感?!?nbsp;
“‘企業發展是對職工權益的最大維護’,要永遠把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p>
……
會場內的聲音猶在耳邊。
當每個崗位都成為價值創造的“發光體”,星火燎原之勢必將照亮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人人都是經營者”不再是愿景,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個個都是效益源”不再是口號,而是觸手可及的未來。
走出會場,和煦的清風伴著陽光撲面而來。
春光萬里,奮斗正當其時。
(文 崔婷婷)
責任編輯:郝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