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作為山西省首批“零碳礦山”創建試點單位之一,余吾煤業公司積極推進“零碳礦山”建設,系統推進綠色轉型,在保障煤炭穩定生產的同時,實現了能耗強度持續下降、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和礦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綠色發展 節能降耗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余吾煤業公司將綠色生產理念貫穿于煤炭開采全過程,通過設備升級、工藝優化等,構建了多層次的節能降耗技術體系。
該公司相繼完成了選煤廠照明系統節能改造、動篩車間斗提機電機改造、更換高耗能電機、大矸倉上風機改造項目、聯建換熱站安裝阻垢裝置、南風井乏風氧化發電、南風井瓦斯余熱代替空氣能機組供熱水、優化皮帶機啟動工藝等一系列項目,無論是在能耗雙控上還是在碳排放雙控中均取得一定成效。
2024年,通過采取優化前后溜啟動工藝、浮選車間更換大容量儲氣罐、更換中央區壓風機房至選煤廠壓風管路、抽采泵站節能改造、井上下分區電量精準計量等措施,2024年同口徑碳排放量呈現下降趨勢。
在煤炭洗選環節,實施了“選煤廠動篩矸石再選工程”,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矸石中煤炭資源的回收利用。該工程采用先進的動篩跳汰分選機技術,能夠有效回收矸石中包含的中煤資源。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還減少了固體廢棄物排放帶來的環境壓力。
這些措施使得該公司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2020年到2024年,該公司碳排放量由21萬噸/年下降至16萬噸/年。
回收利用 變廢為寶
作為集團“瓦斯治理技術應用示范基地”,余吾煤業公司將瓦斯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緊密結合,堅持“應抽盡抽、以用促抽”,積極開展抽采瓦斯提濃提效,進一步優化瓦斯利用工藝,形成了高負壓抽采瓦斯發電,低負壓抽采瓦斯乏風氧化的瓦斯利用格局,該公司瓦斯利用率達到57%,年均瓦斯利用量在5500萬m3,年均發電量達1億千瓦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創新性地實施了超低濃度抽放及風排瓦斯氧化利用工程,列入第五批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該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蓄熱式高溫氧化技術,將瓦斯濃度僅為1.2%的乏風瓦斯轉化為熱能,通過余熱鍋爐換熱后用于井筒保溫和地面建筑供暖。該技術利用高溫蒸汽進行供暖和推動汽輪機進行發電,實現熱電聯供,將昔日的“氣老虎”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效益源”。
熱能系統優化是企業低碳轉型的另一重要領域。該公司瞄準熱能供應,降低用熱、用氣消耗控制,及時調整熱風機開啟數量,控制井口溫度,避免余熱浪費;根據天氣情況調整二次出水溫度,減少供暖過程熱量損耗,實現年節能14萬吉焦,年碳減排量1.5萬余噸。
綠化美化 循環利用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礦區綠化是改善煤礦環境面貌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余吾煤業公司按照“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的標準,系統推進了礦區綠化美化工程。截至2024年,礦區綠化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綠化率達到可綠化面積的98%以上,形成了“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優美景觀。
在綠化實施過程中,該公司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學性和景觀效果的協調性。中央區種植了國槐、法桐、雪松、木槿、白皮松、蠟梅等觀賞樹種,形成喬灌草多層次的植物群落,草坪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營造了近自然的植被景觀。
該公司的循環經濟模式充分體現了“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構建了覆蓋煤炭生產全過程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也為煤炭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是循環經濟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采用“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三級工藝,使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部分凈化水用于礦區綠化灌溉,實現了水資源的梯級利用。
增加含“綠”度、降低含“碳”量,余吾煤業公司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作為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積極探索了一條具有余吾煤業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文 郭艷波 楊利軍)
責任編輯:郝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