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漳村煤礦以降本增效、提質增效為目標,聚焦礦井水利用難題展開“破局”行動,算好了礦井水的高效復用賬,為企業創造效益點。
問題就是課題
該礦舊采區已結采多年,但受地質條件影響,每天仍穩定涌出約1500立方米老空水。這些水水質清澈、無煤泥污染,本是可直接利用的“寶貝”,卻一度陷入“不重用”的結局。過去,它們被舊排水系統直接排入井下水倉,與生產污水混合后抽至地面污水站處理,不僅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還因“清水混污”導致洗煤廠、選矸車間等用水單位長期面臨供水單一、用水緊張的困境。
如何讓1500立方米的清水物盡其用,成為擺在該礦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破局要有“密碼”
面對難題,該礦以“五種思維”為解題“密碼”,打出了一套“專班攻堅—數據說話—精準施策”的組合拳。
該礦成立項目專班,從決策、實施到落地全程統籌,確保工作“有安排、有落實、有結果”。專班堅持“問題在一線發現、辦法從自身尋找”的工作理念,先后6次深入該礦井下13采區、皮帶巷、水倉及地面洗煤廠等關鍵節點實地調研,采集大量數據,為方案優化提供支撐。通過數據分析,專班創新性提出“分倉管理”方案,將井下1#、2#水倉設為“清水倉”,專門儲存舊采區涌出的1500立方米清澈老空水,直供洗煤廠、選矸車間;3#水倉則作為“污水倉”,僅將生產污水抽至地面處理。這一方案徹底打破了“清污混合”的舊模式,讓清水“直供直用”、污水“專倉專處”。
一水實現多用
經過改造,該礦的礦井水利用實現了“質”的躍升,經濟效益、資源效益效果顯著。
該礦1#、2#清水倉的水不僅滿足洗煤廠、選矸車間日常需求,還兼顧地面消防、花圃澆水、礦區灑水等用途;3#污水倉處理后的水同步補充,形成“雙系統供水”,用水調控更靈活。1500立方米清水無需再經污水站處理,降低了污水處理費用;同時,項目實施中復用300米閑置壓風管路,有效節省了安裝費;利用舊泵及變頻器還節約了設備投入。洗煤廠、選矸車間用水緊張的難題徹底解決,生產效率顯著提升,礦井水利用率從“二次處理”的低效模式轉向“直供直用”的高效模式。
從“清水混污”到“分倉直供”,從“被動處理”到“主動復用”,該礦以“五種思維”破局,把每一滴礦井水的價值算清楚、用到位,在礦井水利用上走出了一條高效、節約、可持續的新路徑。
(文 楊靜 夢璐)
責任編輯: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