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赴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團常村煤礦職工張世麗日前接受了《中國煤炭工業》雜志社記者的連線采訪。此次參會,他將圍繞煤礦智能化建設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兩大關鍵領域提出相關建議,為行業發展發聲。
過去的一年里,張世麗走訪了多個礦區,調研煤礦智能化建設情況。在調研過程中,他發現目前煤礦智能化建設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實施有阻力等問題。“比如,有的企業受制于經營壓力,對智能化投入不夠;有的企業受復雜地質條件、高瓦斯等影響,實際應用效果不夠好,造成建設和使用‘兩難’現象。”張世麗表示:“我建議,一方面,通過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加強對智能化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鼓勵實施‘雙向交流’,科隊長、班組長要多走進科研院所反饋問題、明確需求,科研人員也要多深入井下、熟悉現場,通過‘現場指導科研、科研解決問題’來最大限度發揮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效能。”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張世麗經常與一線礦工、技術人員、企業管理者進行深入交流。“在與礦工們交流時,我發現有很多礦工憂慮自己的技能跟不上礦井智能化轉型的步伐,擔心會被新技術淘汰。”張世麗表示:“企業管理者也反映,智能化設備的引進和維護需要大量專業人才,但目前行業內這類人才十分匱乏。”為此,張世麗建議,要加大對煤炭行業職業教育的投入,鼓勵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培養更多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同時,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培訓體系,為在職礦工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幫助他們提升技能。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同樣是張世麗長期關注的重點領域。自2024年提出相關建議后,今年他將繼續聚焦于此。他建議,政府要加大對相關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同時,建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示范項目,推廣先進經驗和技術,推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當下,我們正處于一個變革的時代,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要堅定信心,勇于創新,積極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張世麗說。
責任編輯:李世臣